当2024年被确定为“消费促进年”时,我们要了解到,其中包含了多少的良苦用心。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等6方面,提出20项重点任务,支持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从长期来看,经济的发展,最终是要以改善民生福祉为目的,所以促进服务消费是民生所向;从短期来看,内需的不足,可以用消费来补足,而服务消费,又是可以深挖潜力的选项,文旅、养老、育幼、家政,都是大家想要而又没有充分消费的项目。
服务消费的种类是多样化的,潜力也是巨大的。8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来自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的相关负责人,给出的就是这样的事实和各项务实措施。
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健全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增开银发旅游专列,对车厢进行适老化、舒适化改造,丰富旅游线路和服务供给;鼓励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逐步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等等。
应该说,这些措施,更多还是从服务消费的供给端入手,提升服务消费的种类和质量,让那些原本有消费需求但是市场上找不到优质供给产品的矛盾得以解决,这是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基本方面,有了好的供给,才会有满意的需求。
而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方面,还是激发老百姓的消费意愿,谁不想吃得更好,住得更舒适,玩得更自由,谁不想得到优质的家政服务和养老托育服务呢?但是,这些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从长期来看,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是提升消费意愿的终极办法;从短期来看,打消老百姓的消费顾虑,愿意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拿出来消费,这又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从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调节来看,解决办法也简单,那就是,多用财政补贴来提升消费意愿。
这里所说的,用财政支出来提升消费意愿,并不是要给全民发钱消费,而是有针对性的补贴,尤其是给更需要补助的群体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补贴和医疗保障补贴,甚至是生育补贴等等,这样的补贴,既要考虑财政的支出能力,又要考虑补贴的实际效果,给这样的群体以补贴,促进消费的边际效果最大最好,还能兼顾社会公平。
其实,多用财政支出来提升消费意愿,还有更广泛的意义,财政补贴可以不直接补在服务消费上,而是先补在保障房上。比如,用财政杠杆收购市面上的库存商品房用作保障房,一方面是加速市场的出清,一方面是提供了进城人员的基本住房需求。
最近,市场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消息,莫过于深圳市安居集团所属企业拟开展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工作,面积65平以下,优先整栋。在深圳这样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展开这样的操作,正是把财政杠杆用到刀刃上。
解决了流入大中型城市人群的住房需求,就是解决了他们最大的负担以及消费顾虑,他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能被释放出来,这才是财政支出的四两拨千斤。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只要我们一手抓提高消费能力意愿,一手抓优化消费环境在线证劵杠杆,使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一定会为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夯实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