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配资风云 从新能源汽车 保价说开去

发布日期:2024-07-27 05:50    点击次数:162

  默达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逐渐白热化,有消费者叫好,但也有人担忧。日前,部分消费者投诉称,长城汽车推诿兑现购车时的保价承诺,一时引发广泛关注。

  保价服务是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价格保障。“保价”一词最初多被用于快递行业,随着“双11”等兴起,各大平台竞争日益激烈,保价也就成为了消除消费顾虑、提高消费意愿的重要手段。描述虽然很美好,但到了索赔阶段,不少消费者却发现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

  其中最大的阻力在于“隐藏规则”。多数消费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商家的保价服务,但很多宣传却在详细条款中埋下伏笔:“店铺和平台优惠券、限时活动以及赠品等均不在保价范围内。”这一规则看似有道理,但也衍生出了不少套路。如2022年就有媒体报道商家调价时会将原本免费的赠品标为一百多元、两百多元,由于默认是“捆绑购买”,保价的额度就被虚高的赠品价格冲抵了,更有甚者直接下架原商品,另开链接。

  其次则是保价政策的对象和责任方模糊。以长城汽车保价事件为例,梳理事件时间轴,从高管“辟谣”降价款为个别运损车,到部分地区降价被告知是“经销商活动”,再到大范围降价时咬定“官方指导价不变”,颇有步步试探消费者底线之意。4S店认为无论降价保价都是主机厂行为,厂商则将责任推给经销商。来回推诿之间受伤的是消费者,理应有一个合理明确的解释。

  一家厂商的“保价难”问题,折射出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留下的待解难题。我国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较快,“跌价”难以避免。这更像是一柄双刃剑——越是更新快,消费者之间的分化就越鲜明,有人倾向于“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也有人担心“高位买入,资产缩水”。但市场竞争不是“过家家”,既然作出了承诺,吃到了销量红利,车企理应提前预估并自觉承担其中的风险,否则难免面临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尴尬处境。

  常出现在小家电和数码产品中的保价服务如今蔓延到新能源汽车赛道,同样反映出另一个深远的问题——步入新能源时代,汽车究竟是“快消品”还是“耐用品”?应该如何更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企业亟须找准市场定位。

  而真正解决更广泛的“保价难”问题,不能只靠商家自觉。目前我国尚无对商品保价的专门规定,针对商家偷换概念、利用规则漏洞等行为,往往引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中经营者需提供商品真实全面信息的说法予以驳斥股市配资风云,或是依靠合同进行约束。各地消费者协会连续多年就保价条款在各大消费节点提醒消费者慎重对待商家的保价承诺,但这并非根治之法。明确保价规则及其范围,严肃其中的经营者责任,才能让这一模式真正为市场所认可。